2009年7月8日 星期三

開授課程

■ 建築設計
■ 建築賞析
■ 設計方法
■ 城市環境美學
■ 人造環境欣賞

經歷

■ 1987 迄今建築系講師
■ 1994-97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中區分會房屋專業委員
■ 1985-87 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約雇幫工程司

期刊論文

■林季芸,"建築形式的目標與原則",建築學報3期,pp125~14,中華民國建築學
會,台北,1991
■林季芸,"街屋外部空間形式釋義-兼論台灣五十多年來的住居環境與社會文化
因素",建築學報16期,pp1~12,中華民國建築學會,台北,1996

專書及技術報告

■林季芸,建築設計方法,田園城市,台北,2001

其他著作(散文)

■林季芸, "美國後現代建築的一些省思",逢甲建築24期,pp7~10,1987.6
■林季芸, "開放的設計程序",逢甲建築25期,pp98~103,1988.6
■林季芸, "建築觀察-台中市地區新近盛行的中庭集合住宅",建築師雜誌,
pp68~69,1990.6
■林季芸, "居易乎?居難乎?大學生活如何選擇適當的住宿型態",教育部學生
輔導通訊10期,pp33~35,1992
■林季芸, "由三度空間進行操作的一種建築設計方法",逢甲建築30期,pp11~18,
1993.10
■林季芸, "物化的建築-談台灣的資本主義與建築生態",逢甲建築29期,
pp9-12,1993.12
■林季芸, 英國牛津與劍橋大學城之旅,逢甲校刊,1996.3
■林季芸, 營造榕榕道開放空間的藝術理想-談榕榕道更新後的改進,逢甲校刊 1998.11
■林季芸,廁所空間的文化邏輯,逢甲校刊330期,1999.1
■林季芸, "從洗衣劑的廣告說起-談建築設計習作與生活經驗",逢甲建築35期,
pp21~23,1999.10
■林季芸,西西里島-Agrigento城市的建築意象,逢甲校刊343期11版;國際民間藝術組織台灣分會會刊2期3版,2000.6
■林季芸,逢甲大學四十年的貌相與革側記-廿廿風華第一集,2001.11(未發行)
■林季芸,校園規劃峰迴路轉-一處「新桃花源」開放空間誕生,的省思,逢甲校刊2001.11
■林季芸,關於榕樹的聯想三則,逢甲大學文藝季特刊,2003.3
■林季芸,走在建築路上的自覺意識,逢甲建築畢業專刊,2004